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建设 >> 教材建设 >> 正文

关于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校内推选工作的通知


作者:         审稿: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

根据《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关于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申报材料工作》文件要求,现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校内推选工作,有关推选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一)可参评教材

(1)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11月及以后)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材(含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及纸质教材+数字资源)。

(2)教材须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初版时间不晚于2023年7月)。

(3)马工程重点教材不参与校内遴选,由编写单位直接向全国评审委员会申报。

(二)不可参评教材

(1)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国外引进教材、配套图册或活动手册。

(2)曾获国家级奖励(如教学成果奖、国家科技三大奖)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且未改版的教材。

二、参评条件

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八)其他要求:教材第一主编所在单位须为我校。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限报1项。按“单本”或“全册”申报(全册教材须同一主编),系列教材需拆分后择优单本申报。

三、推选流程

(一)组织推荐。请各学院(系)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在上述参评范围和参评条件的基础上,做好本单位优秀教材推荐申报工作。无符合要求的教材可不推荐申报。

(二)报送时间。请于7月4日(星期五)上午12点前先报送附件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至教务处。

(三)确定推荐。学校将组织校内评审确定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推荐名单并通知主编在教育部系统正式填写上报。确定推荐的人员需补充完整性材料。

1.教材 PDF 电子版

2.教材所有作者的《教材编写人员政治审查表》

3.《图书编校质量自查结果记录表》

4.《思想性、学术性评鉴意见》

5.教材使用情况证明材料

6.版权信息及 CIP 数据

7.申报汇总表

附件

1.《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申报推荐评审表》

2.申报汇总表

3.作者政治审查表(模板)

4.图书编校质量自查结果记录表(模板)

教务处 

2025年7月3日